主页 > 百家 > 正文

移动访问

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被验证了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的小组早在2005年就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拆分”、发送的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

量子纠缠是在微观量子领域中一个十分普遍的,但在宏观世界却找不到任何一种相似案例、也无法使用科学解释的诡异现象,关于量子纠缠,量子力学为其下的定义是:当两个或几个粒子在相互发生作用后,此时的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经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再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特性,这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

我们可以用一场双人舞蹈来生动的描述一下量子纠缠现象:两名舞者在舞台上伴随着舞曲演绎一支优美的舞蹈,两名舞者的大脑控制着他们的身体进行着完全同步、相同的动作,他们的神经、骨骼、肌肉仿佛是通过DNA复制一样精准,在量子纠缠系统中,如果一个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粒子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就像当我们将一位舞者踹倒时,另一位舞台虽然没有被踹到,但是也会随之倒地,两位舞台的所有动作是严格复杂同步的。

量子纠缠还不受时间、距离的约束,如果我们将正在跳舞的其中一位舞者使用瞬间移动的方式,将他移动到距离地球一千万光年的外星球上,两名舞者仍然可以继续保持完全同步的动作,如果此时将舞台上的舞者踹倒,外星球的另一位舞者还是会倒地,哪怕两位舞者已经相距了一千万光年的距离,也丝毫影响不了两位舞者之间的感应。

显然处于量子纠缠系统中的粒子之间的感应速度,已经超过了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光速最快定论,爱因斯坦称量子纠缠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而且量子纠缠系统中的粒子状态还是无法确定的,只有当人类观察的时候才能被确定,那就是说人的观测行为决定了观测粒子的状态,同时还改变了另一个它所纠缠粒子的状态,以波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只能拿波函数来描述未被观测的粒子的状态概率云。

爱因斯坦不相信哥本哈根学派的这种解释,爱因斯坦认为哥本哈根学派的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出错的并不是现实,而是数学计算方式,爱因斯坦首先肯定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但是爱因斯坦认为决定微观粒子状态的因素是粒子本身,绝非是人的观测行为,爱因斯坦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将一双手套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一个自己保管,另一个将它送到南极洲,当我们开打任何一个箱子时,通过确定打开箱子里的手套是左手、还是右手,就可以直接推测中另一个箱子中的手套是左手还是右手,但决定手套是左手还是右手的因素是最初如何分配的客观行为,而不是人打开箱子的观测行为。

关于量子力学,究竟是爱因斯坦的观点正确,还是哥本哈根学派正确呢?现在我们无法判断,不过物理学家玻尔的一句话或者可以很好的解释我们的困惑:如果你不对于量子理论而感到困惑,那就说明你一定不懂量子力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