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朱鹮保护区野生朱鹮数量已达2000多只,活动范围已从重新发现时不足5平方公里,扩展至陕西省汉中、宝鸡、安康3市16个县(区)15000平方公里,并呈逐年扩散的态势。在加强野生朱鹮保护的同时,他们积极开展人工饲养繁育,通过建立人工种群的方式迅速增加朱鹮的数量。
从1981年北京动物园收养第一只幼鸟“姚姚”开始,我国朱鹮人工种群从无到有。保护区科研人员在无任何文献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先后攻克了饲养管理、饲料配比、人工孵化、人工育雏、代孵代养、自然繁育、疫病防控等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朱鹮饲养繁育技术,直接或间接输出朱鹮种源和保护繁育技术,在国内外建立十几处人工繁育机构,朱鹮人工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已成功繁殖出10余代朱鹮个体。人工种群个体2300余只,填补了国内外人工饲养繁育朱鹮的空白。
保护朱鹮是保护人类共同体的需要,其生态价值显著。朱鹮是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指示性物种。保护朱鹮是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需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洋县依托保护朱鹮造就的优越生态,走上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之路,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到洋县进行生态旅游。
2017年洋县“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品牌评估价值达44.5亿元,潜在估价达93.57亿元,名列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朱鹮是稀有的美丽鸟类,具有非常高的物种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朱鹮终生实行“一夫一妻制”,也被称为“爱情之鸟”,成为了坚贞爱情的象征。朱鹮保护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又被世人誉为“政治之鸟”和“外交使者”,架起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