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家 > 正文

移动访问

七子去六子回真实历史

正史上杨家七子就只有杨延玉一个人随父出征了。“七子去六子回”的真实含义就必须要露出水面了,再不能当成简单的来说明了!因为“七子去六子回”这句话,实则暗含了更加深层的意思。

1、从官职上来说,杨延昭有实权有官职,而其余几子(除战死的杨延玉)却没有实质性的官位。只是,多了武将散官的虚衔。例如:殿直一职就属于武将散官称谓,供奉官则属于不在官员编制外的特殊任官。

2、这说明一个问题:杨延昭是有很不简单的经历和故事,这才能符合杨家精神,符合《杨家将演义》中的“七子去六子回”给杨延昭的定义。

3、杨延昭的战绩牌亮了:杨业在世时,经常带杨延昭这个儿子随军出征。在公元976年~公元983年,被选为供奉官。后来杨业受命攻打应州、朔州时,杨延昭担任宋军先锋官,奋战于朔州城下,随后杨延昭被宋廷任命崇仪副使职外,加任景州知州。

4、宋真宗即位后,曾多次向杨延昭寻求安边、守边之策,并多次委以重任;直到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北方的契丹在他镇守边防的二十多年里,也因畏惧杨延昭,称他“杨六郎”。并且,真宗皇帝也称他有“治兵护塞有父风”。(出自宋史·杨延昭传)

5、杨家七子史料中的记载,只有杨延昭有后代(即杨文广)。同时,杨家将中的确只有杨业、杨延昭被著书立传,名垂千古。

6、从这几点来讲的话,杨延昭是唯一的一个,符合在“七子去六子回”这句俗谚中“六子回”位置的人,这是他的其他几位兄弟无法替代的。至于,与其父一统战死的杨延玉虽然符合了其他的条件。但是,杨延玉却唯独不符合“回”字的定义。

7、这恐怕才是演义中,那句“七子去六子回”所要表达的含义,即杨家真义(精神):借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杨延昭尽忠报国、满门忠烈、功勋千古的事情。来告诉后世子孙他们在演义中的悲壮式英雄传奇,在历史上正无时无刻的不在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