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认知追求非黑即白的世界观,高手接纳不确定性,而最高层次的认知看到了转化空间。我们大多数人,认识事物的层次往往停留在非黑即白的初级阶段,评价或预测一件事物时,总要追求一种确定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非黑即白的思维反映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当我们忍受不了由复杂性带来的紧张与困惑时,就会“分解”复杂,分为两个简单又对立的部分,认同一边,排斥另一边。但是,这个世界是复杂且瞬息万变的,人也是复杂且多面的。所以,如果总是在用“简单模式”的视角来看按“复杂模式”运转的世界和人,势必会看不清楚,自然也就很难过好。
老子的《道德经》中通篇都在讲变化与不变的关系,列举了很多相对立的概念,比如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等等,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处于变化和相互转化之中。但是在这变中又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反者道之动”的运动规律。换句话说,事物总是在变化之中,不变的是变化的规律。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不再用这种世界观去看世界、看问题、看他人以及看自己。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人的成熟度就可被分为三个层级:层级一:黑白对立、正邪对立、好坏对立,万事万物都有非常清晰的两极。层级二:黑白之间有灰色地带,提倡“灰度哲学”。层级三:两极是一个事物的正面和反面,正反本是一体,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带着“非黑即白”的视角在看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的。于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和人都能被分到对立的两个面上。当然,这跟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有关,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在好坏之间、对错之间有一条绝对的边界”。所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直到工作结婚生子,都一直保留着这种坚定的“好坏观”或“黑白观”,于是常会说出“这人是好人”、“那人是坏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