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家 > 正文

移动访问

风雨桥是哪个民族的,是侗族、瑶族、壮族、畲族等民族的

风雨桥,也被称为花桥、福桥,是侗族、瑶族、壮族、畲族等民族聚居地特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风雨桥正是伴着这些民族的发展而来。因为行人过往能在这里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风雨桥是哪个民族的,是侗族、瑶族、壮族、畲族等民族的

中国北部造桥多用石头,而中国南部多雨水,森林资源丰富,因此,遇水架桥,木材便被普遍使用。湖南安化多山也多水,于崇山峻岭间,随处可见溪涧与河流蜿蜒曲折地流淌。桥为水而生。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域风格,再加上那条曾经繁荣了很长时期的茶马古道,造就了安化风雨桥古建筑群落的形成。

风雨桥的桥身是用木头制成的,纵横交错,结构精密,虽不用一钉一铆,却能抵御百年风雨的侵袭。程阳风雨桥即是如此,它似桥似亭,又似楼似塔,桥身使用大小不等的杉木榫卯相连,未用一寸铁钉,却屹立至今。

在中国现存的风雨桥中,侗族建造的风雨桥别具一格。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会同时拥有风雨桥、鼓楼、吊脚楼这三种建筑。侗族人称自己的建筑艺术为“干栏”。《魏书·僚传》记载:越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意即房子。

与鼓楼、吊脚楼相比,侗族的风雨桥是侗族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每一座风雨桥都是亭、塔、廊、桥的完美结合。桥身的建造对力学的运用达到很高的水平,编连式木拱梁体系被建筑学家们称为“桥梁化石”。在中国南方的村寨中,风雨桥不仅便于通行,而且也是一个村寨形象的重要载体,所以很多村寨都尽可能地把风雨桥建造得更大、更精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