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家 > 正文

移动访问

宦官什么意思,是皇宫中专门为君主服务的侍从

宦官是指太监,是皇宫中专门为君主服务的侍从,“宦”是指星座的名字,在帝座的西边,象征着最靠近皇室的人,但是在早期的古代宦官是没有实行阉割的,到了东汉之后才开始。宦官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到了唐高宗时期,设立了中御府,宦官就有了大小官职,地位较高的被称为太监,地位较低的被称为少监。

宦官什么意思,是皇宫中专门为君主服务的侍从

到了明朝,还出现了十二监,主官才能被称为太监,直到清朝才用太监来称呼所有的宦官,后来宦官就和太监表示同一种官职。虽然宦官不接触国家大事,但却是陪伴皇室的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很容易博得君主的信任,因此有不少朝代也出现了宦官干政的情况。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秦朝宦官赵高,也是第一位宦官宰相。

宦官的名称由何而来?原是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所以被用来当成帝王近幸者的名称,故又称之为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宦官被称“太监”,说来原是一种官称,始于唐高宗,他把原来的殿中省改名为中御府,由宦官担任太监和少监。后来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他们都称为“太监”,里面还免不了有一点尊敬或者巴结的含义。

太监大多都是生活不下去被迫净身入宫的底层人,但中间出了不少大奸大恶。从汉代的“十常侍”到明代的魏忠贤,他们干预政事,残害忠良,直接导致一个个王朝走向衰亡。清朝入主中原,对明朝宦官害政的教训当然非常警惕。顺治帝曾经在交泰殿铸有铁碑,明文规定凡太监有不法行为,均凌迟处死。而乾隆对此更有深刻认知,他曾经下过召谕。

“明亡,不亡于流贼,而亡于宦官。历览前车,可为鉴戒。”乾隆七年,下令修编《国朝宫史》,太监的总人数限制为三千三百人。他要整肃宫禁,就从管理太监入手。太监的日常行为都有严格礼仪规定,如有违反,处罚非常严厉。乾隆认为太监阴狠歹毒,为人君者必须时刻提防。

于是他下令,几是跟朝廷官员在职务上有交接的太监,统统都得改姓,姓氏只有三个,姓秦、姓赵、姓高,汇总起来就是秦赵高。乾隆的用意很明白,用这三个姓就是随时提醒自己,这些人都有可能成为秦始皇时指鹿为马的权宦赵高。大体上来说,清朝从明朝那里得来了亡国教训,对整肃太监从不手软。

从顺治间开始,永禁内监干预朝政,所以很少有太监能作威作福。康熙时规定总管宦官为五品,到雍正时规定,太监以四品为限。历代都遵守着这个规矩,直到慈禧太后时却违反了“家法”。光绪20年,慈禧太后赐予总管大太监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此时,大清朝内忧外患,亡国之象已经显露。该来的终究要来,只是清朝的终结,怨不到太监的头上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