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中南部的通什市、三亚市以及乐东、白沙、陵水和昌江等黎族自治县,保亭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东方市,其余散居在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和定安等市县。人口约124.8万,是海南省独有的民族。
地处亚热带的黎族人,多生活在山谷缓冲的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各地村寨的大小不一,一般是山区村寨小、平原村寨大。从五六户到十来户的小村寨,到上百户甚至数百户的大村寨都有。村子四周围绕着茂密的树林,呈现出一派原始清新的山野风光。
黎族是从古代越族发展而来的,与侗、壮、水、傣和布依等民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与“百越”的一支“骆越”关系更为密切。远在秦汉以前,“骆越”的一支就从中国大陆的两广地区陆续迁移到海南岛,定居繁衍。据考古发现,海南岛黎族聚居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与广东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文化,同属一个文化系统。
海南岛黎族也保留了古越人“断发文身”和“鸡ト”等的遗风。东汉的“里”和“蛮”;隋唐的“俚”和“僚”等名称,都是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当中也包括黎族的先民。唐代出现了“黎人”的名称,但普遍作为黎族的专用族称,则在宋代以后才开始固定下来。背水竹筒海南黎族自称为“筛”、“歧和“尊”等,称汉人为“美”,意即“客”,可见他们早已以土著的身份自居。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由于长期与汉族接触,不少黎族也能兼说汉语。以往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1957年才创制出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黎族拥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和歌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多围绕英雄人物、征服自然和黎族的风土人情等主题。民歌的句子常见的有五言或七言两种,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演唱的方式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曲调甚多,乐器则有鼻箫、口弓、水箫和洞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