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家 > 正文

移动访问

丁肇中获得什么诺贝尔奖

1、丁肇中,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华裔美国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2、1956年9月,丁肇中又到了美国,进入了密执安大学工学院继续深造。刚入学时他读的是机械工程。后来发现自己对物理更感兴趣,于是第二学期,他选了许多有关物理和数学方面的课程。大学第二学年,他转到了自己向往的物理系,从此走上了物理学研究的道路。1959年,他毕业于该校研究学院,取得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两个工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又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他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特别奖金,不久又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奖。1962年,丁肇中获得了物理系博士学位。

丁肇中获得什么诺贝尔奖

3、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赴瑞典皇家学院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诺贝尔奖1901年开始颁发到1976年的76年间,丁肇中是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他翻阅了以往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的获奖者答词中,竟没有一份是用中文书写的,这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丁肇中决定用中文来书写他的答谢词,但这一举动却遭到多方面的反对。最先出来反对的是美国有关方面的一位官员,他对丁肇中说:“你已经加入了美国籍,成了美国公民,因此用英文书写是理所当然的。”丁肇中回应道:“不错,我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了美国公民,但我领奖的地点是在瑞典而不是在美国,因此用什么文字书写是我的自由。”那位官员无言以对,只得让步。美国官员劝说无效后,负责颁发诺贝尔奖的一位人士又给丁肇中出了一个难题。他说,你要是用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等文字书写,我都可以打印散发,但如果用中文书写就难以效劳了,因为我这里没有中文打字机。

4、丁肇中听了这个小小的刁难之后笑着说:“这很好办,没有中文打字机,我可以用手写,然后我请你代为复印。”丁肇中的执着终于感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份用中文书写的答词也就载入了诺贝尔奖的史册。发现J粒子以后,丁肇中并未满足,在他看来,人生只有不停地奋斗与拼搏才会有意义。1989年2月20日,香港有关报刊报道:力求突破有望再拿诺贝尔奖——丁肇中领导400名科学家寻找宇宙基本结构。

5、目前,丁肇中正在日内瓦主持建造一个庞大的实验场,准备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型实验。其目的是要揭开宇宙的构造之谜。实验名称为L3实验。据称,如果这项研究取得成功,丁肇中有望第二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9月28日下午,蜚声全球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做客兰州大学,在一场题为《我所经历的物理实验》的报告会中,丁教授以其大科学家儒雅谦逊的风范、风趣幽默的谈吐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答兰大学生的提问时,丁教授预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有1/4的诺贝尔奖应该是中国人的。”

7、丁肇中诺贝尔奖发言词:国王、王后陛下,王族们,各位朋友: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

8、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县;1936年出生於美国密西根州安阿堡(AnnArbor);父亲是丁观海,母亲是王隽英,他在台北读中学,在密西根大学读大学本科与研究院,於1962年获博士学位;自1967年起执教於麻省理工学院。丁教授在粒子物理学中有许多卓著的贡献,最有名的是1974年J粒子的发现,这项发现导致粒子物理学走入了新的方向,也因此而获得1976年诺具尔物理奖。此外,他对量子电动力学之精确性、轻子的性质、矢量粒子的性质、胶子喷注现象,Z-γ之干涉等问题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丁教授组成并领导一实验组,积极建造L3探测器,将於1988年起在西欧中心(CERN)的LEP加速器上做实验,这是一项极大的计划,动员了世界各国四百多名实验物理学者,探测器建造费用将超过一亿美元。丁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工作特徵是方向明确果断,计划周详严谨。

9、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丁肇中成为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县,他的外祖父王以成追随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中牺牲。丁肇中父母亲都是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生,父亲是工程学教授,母亲是心理学教授,他们1936年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丁肇中因母亲早产而降生于密西根州,出生两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

10、1956年9月,20岁的丁肇中远涉重洋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在这里,“身无半文”的他靠着奖学金读完了大学,并于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1963年,他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6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教授。从念大学到取得博士学位到开始做科学研究,一般人要10年的时间,由于他异常勤奋,只用了6年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