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家 > 正文

移动访问

周洁有孩子吗

1、我们也曾是周洁的学员,也曾上过吴老师的班,周洁的老师一个赛一个凶。我女儿性格阳光,上很多课外兴趣班都不抗拒的,唯独周洁,前两次还勉强去上,后面就哭着不肯上了。我也曾观摩过她们的教学,真的是用惩罚、打击的方式“严格”教育孩子。理解前面那个妈妈的心情!

2、不怎么样!周洁舞动的长宁路的吴楠老师因为孩子要小便批评孩子,致使孩子在教室哭半个多小时至手脚冰凉,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而且也并没有告诉外面等待的我,我听到孩子的哭声才进去!看到孩子已经哭的不行,手脚冰凉!孩子回来夜里哭!害怕!作为妈妈的我一夜未合眼,这样的老师学校还说是她们的优秀教师!品德在哪里?对一个五岁的孩子要求上厕所而批评,孩子上了厕所回来又批评,而且我问她她居然还不承认!那我的孩子是不是认为自己错了要憋尿才是正确的呢?这样的老师,您品德在哪里?您道德典范在哪里?你以后有孩子不应小便吗?想想孩子当时哭的要晕过去我后悔莫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学校!后悔中!

周洁有孩子吗

3、如今,这个舞蹈学校已在休斯敦家喻户晓,是北美发展最快、最有影响力的华人舞蹈学校,并已经成为横跨中美两地的国际教育品牌。周洁带领学生作为首个华人舞蹈学校走进NBA赛中场表演中国舞蹈,带着华裔孩子为上海世博会专场献演、参加中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她还连续十多年带领学生参加和承办国侨办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等。2015年创办的“全球青少年艺术大赛”,是首个由华人艺术家发起、多国多地青少年汇集的盛会,是在休斯敦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性艺术大赛。周洁舞校被国务院侨办授予“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寻根之旅”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基地、“中华文化大乐园”基地。

4、周洁还联合中美两地艺术界、教育界精英发起成立美中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和周洁舞蹈基金,通过艺术和教育不断地传承并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用爱心帮助有艺术天赋、生活困难的孩子实现艺术梦想。因其为中美交流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周洁获得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接见,称她为“文化大使”;美国著名国会议员AlGreen为她颁发中美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奖”;休斯敦大学亚美研究中心为她颁发中美文化交流“终身成就奖”;时任休斯敦市长LeeBrown把每年11月20日定为周洁舞蹈学校日,称她为“休斯敦形象大使”。2018年,周洁策划制作“丝路绮梦美丽中国”中美两地学生夏令营和大型舞展系列活动,开创了中国学生参加全美本土大赛的先河。

5、“中美杯”全球青少年艺术大赛在休斯敦的成功举办在休斯敦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一个中美主唱、世界共襄的盛举,是首个由海外华人发起创办的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影响力最大的跨国界赛事和公益活动。“痛,并快乐着……在辛劳中,体会着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义;体会着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体会着中外好友们对艺术对孩子们和对我的情义。”送走最后一批国际评委,周洁有些疲惫,却依然精神振奋。

6、年幼时的周洁,因家庭“成分”问题,总考不进舞训班。于是她跑去姨妈家,参加了川沙县少体校武术队,一练就是2年。10岁时,周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歌剧院,成为班里最埋头苦干的那一个,“每个宿舍里有12个孩子,3层楼,所有泡开水、打扫厕所,什么苦活累活都是我来干。”

7、回首往事,周洁把40年的艺术人生划为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美的体现者,用心灵和肢体感悟塑造个人化的舞台和银幕形象;第二个台阶是美的传承者,培养孩子们对舞蹈的热爱和向往,并看到自己的梦在他们身上延续;第三个台阶是美的耕耘者,以舞蹈为纽带,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让下一代了解和热爱祖国,并将中国舞蹈、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8、2002年,周洁回到故乡上海,开办了姐妹舞蹈学校,把西方的舞蹈艺术引进来。在中美两地举办了27届大型舞展,并每年举办夏令营,让美国的孩子来中国、让中国的孩子去美国,今天,周洁舞蹈学校已经闻名海内外,已经成为中美舞蹈教育的优质品牌和引领者。“时间过的真快啊,我中美两地办学近18年了,风风雨雨,真是充满挑战,这是我四十多年艺术人生的艰苦磨砺,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学校的人,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我希望在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为中美两地的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尽一点绵薄之力。”

9、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的实现她们的艺术梦,她发起“周洁文化爱心基金”,专注于为贫困家庭有艺术才能的青少年提供免费的艺术培训,改善贫困地区艺术教学设备不足的状况,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希望通过这个爱心基金,让持有艺术天赋和梦想的孩子们,通过艺术不让生活的贫困限制他们的成长,让青少年都拥有艺术的"中国梦"。”周洁相信,“有许多孩子像我当年一样拥有舞蹈的梦想,我希望用我的力量,尽力去帮助他们、培育他们,为他们实现梦想搭好阶梯。”

10、作为舞蹈家的周洁,对大赛又有着非同一般的艺术眼光和专业要求,在创意、画册、奖杯、纪念品、宣传片等各个环节,她都有很高的标准,并与专业人士充分沟通、交流,确保达到理想的效果。她既在幕后辛勤耕耘,完全把自己的形象置身度外,但是又必须立刻以美丽的形象、饱满的精神接待嘉宾,站在舞台上。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她会选择如此巨大的付出,选择承担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荷,包括亲人也劝她放弃,但她说,“也许是因为生于60年代,对孩子的责任,对休斯敦的情感,都让我备感责任在身,孩子的满意,专家的满意,大赛的圆满,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