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家 > 正文

移动访问

武当山传统道家武术馆

1、开工现场,周义波指出,武当太极功夫城项目是武当山特区以武术产业为重点,将体育产业培育成为特区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特区将秉承“重商、亲商、爱商”的理念,全过程跟踪、零距离服务,为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遇真宫校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

2、据了解,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遇真宫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面积8030.63平米,建筑面积为84021平米。主体建筑为1栋综合教学办公楼、2栋学生职工宿舍楼、2栋学生食堂兼室内练功厅、3栋四合院高端养生公寓。该项目建成后将引入文武学校办学模式,解决武术馆校学龄青少年入学问题。

武当山传统道家武术馆

3、武当武术,它是有其特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来为其作专门的定义。武当武术,特指在元末与明初,由武当道门著名内丹修炼家,道学研究家张三丰先生为代表集大成开创的一派带有道家内丹修炼内涵的拳法派别。历史上,因其特点明显与少林拳门派有别,故特称之为“武当拳”。武当武术这一武术门派的功夫,虽然由于历史的客观且复杂的原因,由武当山的道士不断传到全国各地的其他道教宫观,并且又直接和间接传到民间,并不断有所繁衍发展,但因为它们源自武当山,源自以张三丰为代表的一代祖师,并一直遵循其基本原理,所以也就自然沿承为武当武术。

4、武当武术在元明时期的张三丰之前已经有了漫长的存在历史,但在这之前它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也未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直到张三丰创立太极丹道修炼体系,集道家前辈之长并借鉴少林拳法之优点,纳武技于道义创编太极拳法,作为内丹修炼之动功,且以极高养生价值之余,发挥意想不到的技击之妙,以太极拳为主要代表的内家拳法,逐渐发展为以太极、形意、八卦为三大支柱,理论上博大精深,技术上娴熟完备,内容上丰富多彩,门派上面百支千家的宠大“内家”体系。

5、武当武术,历史上又称为内家拳,或称为武当内家拳。内家的真正含义是要围绕道家内丹修炼这一要旨来解释方能明了。张三丰在《太极拳歌》中这样答道:“想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所以,他创武当太极拳,开宗明义是把养生放在首位。把太极拳当作修炼内丹的一种动功功法。所以,内家拳首先是取得内养成就,在此基础上附带产生出技击效用。也即是说,内养为本,技击为末。据当代一些内家拳家的切身体验,亦认为,学内家拳,如果从一开始就一直把技击作为止的来锻炼,恰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只有以养成生为出发点,在行功中人参到底,静到底,才能日日见功。

6、中国武术,最早起源于原始时代。人类为了获取食物,捕猎要与猛兽斗;人类为了拥有、巩固领地,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斗。斗的年代久远,人们积累起一些经验运用于斗争实践,这便叫做武术或战术。这里的武术、战术之“术”,总归也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如强胜弱,快胜慢,刚胜柔,有力胜无力,多胜少,大胜小等等。这种“术”只是在“量”和“速”的运用上做文章。武当武术的产生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而是理性的产物。它代表古之圣哲创造“止戈”为“武”的一种趋势,最早源自伏羲、玄帝、尧、舜、老子等人。这里须分清的是,其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武当武术是对中国武术的一大创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术上的一种改良;其它是先有理论后有拳法。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

7、道家哲学当然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立的理论。然而,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利弊,以道家哲学原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为万物,而又制约万物。它的存在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它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概括表示。这些哲学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武当拳法,与其他一些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拳派的道德观核心。其根本原理还是根自道家哲学家的“道”。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在浑沌体里不存在矛盾和对立。那么,用在道家的社会观念上,人与人之间也应以“浑沌”而处之,不应发生矛盾闹对立。大家要各平共处,那么战争就是不文明、不道义的行为。所以,道教从来宣扬的就是和平的道,是止戈,而不提倡野蛮的战争。以理服人,而不以力服人。因而,技击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急之末学”。再者,凡是战争,无论双方怎样施展技巧,最终都是要保存自己,削弱或消灭对方,所以对抗性很强。即便爱好和平的一方竭力首先克制、回避,但若对方一味进犯,最终还是要短兵相接,进行“量”与“速”的殊死较量。所得后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死一活,这样的斗争是伤害于人。道家要的是养生,而不是伤生,所以尽量避免和人争斗,自然又把技击视为“不急之末学”。

9、这就要谈到另一方面,那就是道家看事物从来都讲辩证。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没有矛盾和对立,这可称作先天的和无极。但事物从无到有,从先天到后来,从无极到有极,有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化过程。当演化到后天有极时,便出现阴阳对立。以卦象表示,由两仪到四象,由四象到八卦,如此矛盾和对立一层层分化下去。依此理看待社会,即是:人处在社会群体当中应该以善为本,但因为矛盾对立之关系,社会群体中就有不以善为本的。你不犯他,他却偏要犯你;你要保护善良人,他却要残害善良人……怎么办?为了“护道降魔”,你必须制服他。不然,你还有什么资格算做修道、护道和阐道的人呢?因此,武功拳法必定要学要练,而且要练出最高本领,虽“百年不一用”,却“未可一日忘”。

10、然而,道家的武功拳法从来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所以,它便产生了“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不贵抗”的斗争原则。又因为它始终不忘养生之本,所以在战术上多讲求“虚心实腹”、“守柔处雌”、“崇下尚退”、“静以制动”。《太极拳解》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太极拳论》又曰:“太极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则吾随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或跌出,皆彼用力太过也。”斗争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敌方用了多少“量”、“速”,还将这“量”、“速”还给对方。故又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