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家 > 正文

移动访问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庄子,名周,字子休[2]。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3岁。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祖上迁至宋国。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时候,宋国灭亡。《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

2、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中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除了《杂篇·说剑》类似纵横家所著以外,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3、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也被人们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4、但是,就对战国时期社会影响,以及学派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来看,颜小二认为,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更多聚集在3家,即道家、儒家和墨家。

5、我们提起道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老庄,在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老先生以“杨朱”的思想为道家学派发展的第一阶段,以老子的相关思想为道家学派发展的第二阶段,“庄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发展的第三阶段。

6、将三者的主要观点串起来,我们不难发现,道家的核心观点在于“道”,“道”的精髓在“无为”。做到“无为”,就要懂得身心合一的“自然而然”。

7、整个道家思想将乱世之害都归结于“妄为”,当人人“无为”之时,则天下大治,于此,何须谁去拔“一毛”救“谁”呢?

8、道家老子也讲“无为”,但是这种无为不是“自我约束”、“自我束缚”、也不是不合理的“避”,而是自然而然地“自然而为”。

9、说得通俗些,道家老子期待世人可以找到“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以此顺势而为,方可全身避害。

10、以上就是颜小二基于自己这几年的积累,对战国时期主要学派,即道家、儒家、墨家的一个基本概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