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和诸葛亮一起成为了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但是,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李严有什么功劳?李严为什么能成托孤大臣?关于这三个问题,你想知道答案吗,一起来看看吧。
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
1.政治观点不同,两人对于北伐的观点不同。诸葛亮坚持北伐,而李严不支持北伐,这就是两人不和的地方。诸葛亮坚持北伐的观点更长远一些,蜀汉不去攻打魏国,到时候魏国也会来图谋蜀汉,但同样这样的做法也有一定的风险,每一次北伐失败都在消耗蜀汉本身的实力。李严不坚持北伐的观点稍短见一些,但保蜀汉20年的太平不成问题,以静制动坐观世间的变化也是可行的方案。
2.这是因为李严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加以驳斥,二人由此不睦。公元226(建兴四年),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发兵伐魏,于是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却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此前又曾劝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加以驳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渐貌合影离。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出使东吴前,私下里对诸葛亮说“李正方腹中有鳞甲”,暗示李严心术不正,可能会制造事端。诸葛亮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认为自己与李严还是可以相忍为国、并肩合作的。
李严有什么功劳?
据《水经注》记载,李严在健为任郡守期间(214年—222年), 还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门”枢纽工程,使其能连接江的两岸。 东汉晚期,战乱极颇繁,都江堰、六水门等大型水利工程都严重失修。李严上任后,重新整治水利工程,对当时的生产建设是有功绩的。李严的这次水利整治工程影响后世,以致于后来南宋时期的赐进士出身、工部侍郎、井研人李心传认为 “眉州通济堰,建安间创始”,把功劳记在了李严当时的盛举上。
李严为什么能成托孤大臣?
一方面是因为刘备的平衡各派利益的需要,李严入川投靠刘璋后,被任命为成都县令,在任上的李严积极革新政策,使得成都县的面貌为之一新,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另外一方面则更多的是其自身的能力突出。公元218年,当时刘备正在汉中和曹操展开大战,而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李严仅仅率领本郡的5000多名士兵便将他们击溃,并斩杀了马秦、高胜,平定了这场动乱。